1928年秋,局势缓和,学校校董会复办华英,由华英校友、后毕业于岭南大学的李连枝出任第一个中国人的校长,并于1931年获准立案。同年又开始办高中,并于1935年获准立案成为完全中学。以后历任华英中学校长,都是中国人。1928年到1949年的校长是李连枝、肖维元、杨景循、李圣华、谢志理、司徒汉贤。
1938年秋,日寇南侵,华英男、女校均迁往香港东涌湾等地,虽飘泊流离,师生仍坚持上课。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港九相继沦陷,女校被迫停办,男校搬到曲江,以英光小学作校址,1942年在战乱中复课,因校舍关系,此时男女合校上课,并在曲江一带同时招收男女生。这时的华英男校和华英女校便实际上合并为“华英中学”了。在学校辗转迁徙、师生生活极艰苦之际,不少华英学生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给民众办义校,给村民治疗疫症,表现出较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令时人敬佩。抗战胜利,华英迁回佛山原校址,1946年11月正式复课,男、女校校舍合二为一使用。当时学生增至五百多人,教职工亦有五十人,第二学期复办附属小学,此时学校得到较大的发展。
华英中学是教会学校,一方面执行外国教会的意旨办学,但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水平较高,教学设备较完善,学校管教严格,以提倡科学、为社会育材为理想,所以华英学子中出现过不少超卓的人才,如,著名妇产科专家陈自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热带病学专家伍学宗、我国著名人类民族民俗考古和博物学家杨成志、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作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司徒汉、中回著名雕塑艺术家司徒杰、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著名心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罗征祥、泌尿科博士生导师省特级劳动模范梅晔等都是华英中学的校友。
1949年,新中国诞生,不少华英儿女响应祖国的号召参军、参干,投身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队伍。1952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了华英中学,后华英中学与佛山中学合并,从此华英中学进入了另一发展时期。
合并前、后的佛山中学:
南海县立第一初级中学创办于1930年9月,校址在佛山祖庙大街,祖庙之左邻。该校是南海县一间比较著名的学校。学风严谨,参与新文化运动。卢沟桥事变后,同学们在学生会率领下走上街头,演出救亡话剧,慷慨激昂宣传团结抗日。学校培养和造就了许多爱国志士,叶选平等同学就是在这间学校就读,然后投身放革命行列的。1949年南海一中易名为佛山中学。校址仍在祖庙大街。解放后的佛山中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何克勤、杨坚等同学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军、参干、参党、参团。该校为新中国及时输送了一批建设人材。
1950年下半年,佛山莲华中学并入佛山中学。1952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了华英中学,使之与佛山中学合并,佛山中学校址设在华英中学原址。
华英学校新校园于2005年9月正式落成,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部,占地160亩,建筑面积10.36万平方米,现有54个教学班,学生3033人,教职工182人,外籍教师4人。学校建筑典雅大气,校园环境优美,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学校拥有设备设施先进的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音美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师宿舍、食堂、体育馆、400米标准运动场、两个游泳池(其中一个装有恒温系统),建有完善的校园网、广播网、多媒体教学网,形成一个数字化、人文化的校园网络,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
学校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湖景路39号
邮政编码:528000
佛山市华英学校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的新型初级中学,新建的图书馆占地面积2千多平方米,分为流通书库、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自修室、教材库、办公室七大部分。现有图书馆专职管理人员3人,其中2人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管理专业,1人获得了图书馆中级职称。 华英学校图书馆各个场室根据广东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建设,设备齐全,环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