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学校大全佛山大学大全佛山重点大学

佛山重点大学

  • 地址:
  • 电话:
  • 邮编:528000
  • 网站:
点击查看“佛山重点大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原全国重点大学编辑

直接管理阶段

各个大区建一所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

1951年:华东大区——复旦大学

1952年:华中大区——武汉大学

1952年:东北大区——吉林大学

1952年:华北大区——南开大学

1953年:西北大区——兰州大学

1953年:华南分区——中山大学

1953年:西南大区——四川大学

西安地区——西北大学

云南地区——云南大学

山东地区——山东大学

福建地区——厦门大学

南京地区——南京大学

北京地区——北京大学

1954年6所

1954年10月5日,中央《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指定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

1、北京大学全国重点与中央部属、211、985的关系

2、清华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4、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5、北京农业大学(已并入中国农业大学)

6、哈尔滨工业大学

1959年20所

195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试招研究生: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同年8月又增加4所全国重点大学: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

(现为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若干军校)

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

(简称“西军电”,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中国医科大学

(即原“协和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与清华大学共建清华大学医学部)

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1960年64所

1960年10月22中发(1960) 868号 酉字《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中央决定在原来20所(16+4)重点大学的基础上,再增加44所重点大学,原有的(校名前加☆的)和新增加的共64所:

中国人民大学

1、综合大学13所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

南京大学

2、工科院校32所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

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北京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学院(现北京化工大学)、

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已并入吉林大学)、

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已并入武汉大学)、

中南矿冶学院(已并入中南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

3、师范院校4所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4、农林院校3所

☆北京农业大学(已并入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农机化学院(已并入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

5、医学院校5所

☆中国医科大学(协和)、☆上海第一医学院、

☆北京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山医学院

6、外语政法4校南开大学

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7、音乐体育2校

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

8、军事院校3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若干军校)、

☆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63年3所

1963年09月12日教育部通知,增加3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1)厦门大学

(2)浙江大学

(3)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

1978年88所

中央“统一领导,分散管理”时期:1977年5月2日邓小平提出要办重点大学,集中优秀人才办。1978年2月17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恢复文革前60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并增加28所高校为重点大学。1978年国务院最终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力。

下列即是常说的1978年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括号内为当今的校名):

中山大学

1、综合类16所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吉林大学

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四川大学云南大学

兰州大学

湘潭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新疆大学

内蒙古大学东南大学

2、理工类51所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

长沙工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

华中工学院(后更名华中理工大学,再与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成华中科技大学)

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重庆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后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成新的吉林大学)

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新的重庆大学)

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化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

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

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事大学)

华东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与武汉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四川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中南矿冶学院(后更名中南工业大学,再与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为中南大学)

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重点大学

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后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再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武汉理工大学)

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

武汉测绘学院(后与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长春地质学院(后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再与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

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重点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东北石油大学)

华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大学)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农学类九校

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

镇江农业机械化学院(后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再与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

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

华中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

广东农林学院(后拆分为中南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以及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学院(后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再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成西南大学)

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沈阳农学院(沈阳农业大学)

4、医学类六所

北京医学院(后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再与北京大学合并为新的北京大学)

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后与复旦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

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后与中山大学合并为新的中山大学)

四川医学院(后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再与四川大学合并成新的四川大学)

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

5、师范类二所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6、外国语二所
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

7、政法类一所

西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

8、艺术类一所

中央音乐学院

〖注一〗:文革前68所重点高等学校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政法学院、北京体育学院、北京外贸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等八所高校没列入1978-2-17恢复和办好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名单内。

〖注二〗:1978年到1981年陆续追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有11所:

——湖南大学(1978年8月,根据国务院国发27号文件决定湖南大学改由第一机械工业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一机部为主,并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成都工学院(全国科学大会后,中国科学院从地方要去四所学校之一,1978年10月划归中国科学院,更名为成都科技大学,成为重点大学,1980年10月改属原国家教委,后与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四川大学)
——北京语言学院(1979年2月列入全国重点大学,增列原因是对外汉语教学招生的需要,今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


——北京体育学院(197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批转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散管理的决定的报告》,该院又列为全国重点学校,今北京体育大学)。
——江西农学院(1980年11月江西农学院更名江西农业大学,它是江西第一所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7月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江西农学院合并,后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
——山西农学院(1979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寨农学院并入山西农学院,同年山西农学院更名山西农业大学,被列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此后雁北、运城农学院也并入)。
——中国人民大学(1978年7月7日,国务院恢复1971年4月撤消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务院在国发129号文件中重申: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大学)。
——中央民族学院(1979年8月召开全国第五次少数民族学院院长会议,该校被列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今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73年北京复校,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78年后复校,后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再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为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注三〗:其他部属重点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79年7月国务院决定校名“中国首都医科大学”,1985年改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这是协和医学院第三次复校,今名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政法学院(1979年重建,今中国政法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1950年4月归教育部,1958年10月吉林省接管。1978年2月省部双重领导,1980年8月归教育部。)
——石家庄铁道学院(1978年 1月13日更名为铁道兵工程学院,今石家庄铁道大学)
——北京广播学院(1978年被列为部属大学,今中国传媒大学)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负责筹建,1958年成立,后与原上海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新的上海大学)
——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1978年黑龙江工学院被中国科学院要去)

注:“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为100所左右,中央政府并要求将此事当作面向“21世纪”的大事来抓。这项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开始简称为“211计划”,后来确定为“211工程”。原来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湘潭大学、燕山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广东农林学院(现主体华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2007年5月18日,与清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学科建设由清华大学纳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整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计划之中,在政策和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等15所院校由于政策平衡和自身发展受限等原因没有纳入国家“211工程”计划,仅存全国重点大学之名。

而原先不属于全国重点大学的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江南大学、长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郑州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石河子大学、海南大学、西藏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一共38所院校由于部分自身行业特色或者国家重点大学的布局平衡、国家偏远地区政策照顾等原因,规划列入国家“211工程”计划,成为211大学,这些大学进入211工程的时间较晚。

原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编辑

“七五”建设(15所)

“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

部分全国重点大学校徽集锦(42张)

八十年代初,四所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联名向中央写信,建议中央政府增加对教育的财政预算和投入,特别是要拨出专款、大力度地支持全国著名的部分重点大学建设。国务院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于1984年确定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六所大学纳入国家“七五”重点投资建设项目。而上述这四所大学皆榜上无名,它们的失落和无奈难于言表。

名单: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八五”建设(15所)

“八五” 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音乐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编辑

985工程39所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 “985工程”。

这些大学全部为中央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全部具有若干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自主划线权。

一期高校
学校共建部门协议签署时间
北京大学教育部、北京市1999.7
清华大学教育部、北京市1999.7
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1999.7
南京大学教育部、江苏省1999.7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上海市1999.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安徽省1999.7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陕西省1999.9
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1999.11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1999.11
北京理工大学工业与信息化部、北京市2000.9
南开大学教育部、天津市2000.12
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2000.12
中山大学教育部、广东省2001.1
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广东省2001.1
山东大学教育部、山东省2001.2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2001.2
吉林大学教育部、吉林省2001.2
厦门大学教育部、福建省、厦门市2001.2
武汉大学教育部、湖北省2001.2
东南大学教育部、江苏省2001.2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山东省、国家海洋局、青岛市2001.2
湖南大学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湖南省2001.2
中南大学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湖南省2001.2
西北工业大学工信部、教育部、陕西省、西安市2001.4
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2001.8
重庆大学教育部、重庆市2001.9
四川大学教育部、四川省2001.9
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四川省、成都市
200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北京市2001.9
兰州大学教育部、甘肃省2001.12
东北大学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2002.1
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2002.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北京市2002.8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北京市2003.9
二期高校
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北京市、农业部、水利部2004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央军委、长沙市20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陕西省2004
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北京市2004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上海市2006

211工程112所

“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 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重点建设工程,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211工程入选大学名单
省区数量院校名称
北京26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黑龙江4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吉林3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
辽宁4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天津3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河北1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1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内蒙古大学
上海10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江苏11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
浙江1浙江大学
安徽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2福州大学厦门大学
江西1南昌大学
山东3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1郑州大学
湖北7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4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4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1广西大学
海南1海南大学
重庆2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四川5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贵州1贵州大学
云南1云南大学
西藏1西藏大学
陕西8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甘肃1兰州大学
青海1青海大学
宁夏1宁夏大学
新疆2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00所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即“小211工程”,是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并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中西部一批本科高校的实力得到较大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地方高校的发展建设。该“工程”从2012年开始,由发改委、教育部组织实施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省部共建或省属重点大学,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名单(按所在地区分,合计100所,排名不分先后)
河北6所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4所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
内蒙古 3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
黑龙江5所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吉林5所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理工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辽宁5所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大连医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安徽6所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江西4所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河南7所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湖北6所湖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长江大学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
湖南6所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吉首大学
广西4所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
海南1所海南大学
重庆3所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
四川6所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4所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
云南4所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医科大学
西藏2所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
陕西5所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甘肃4所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宁夏1所宁夏大学
青海2所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
新疆5所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
喀什师范学院
生产建设兵团2所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

即“一省一校”,是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份,专项支持一所本区域内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有区域优势的高水平大学。从该工程按照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建设本地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这些大学重点加强特色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是继省部共建大学政策之后国家推动中西部省属高校发展设立的两大工程项目之一,即“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一部分。

高校名单

山西省:山西大学

河北省:河北大学

河南省:郑州大学

江西省:南昌大学

云南省:云南大学

贵州省:贵州大学

海南省:海南大学

青海省:青海大学

西藏自治区:西藏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大学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疆大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大学

教育部2015年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排专项经费160亿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作。

优势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大学编辑

985平台

211工程、985平台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截至2011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此后,教育部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将不会再新增高校,于是引入动态竞争机制,实施“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从属于“211工程”建设的学校但不属于“985工程”建设的部属高校中选择。“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在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全国顶尖的优势学科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从而大力提高建设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群。“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长期实施,由于平台建设方式和985工程平台相同,所以称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建设平台”,简称“特色985工程”,“特色985工程”大学基本上是没有经历过合并重组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精度极高,拥有一至两个全国顶尖的学科,在行业内认可度极高,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985平台院校名单如下:

985平台名单

学校名称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哈尔滨工程大学

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华东理工大学

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与石油化工关键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飞行器设计制造与飞行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南京理工大学

现代攻防与先进装备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先进雷达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洁净利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系统过程与矿产资源平台

中国石油大学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法、管学科融通创新与我国社会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武汉理工大学

绿色建材与新材料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中国药科大学

新药发现理论与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西南交通大学

国家轨道交通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北京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北京化工大学

绿色化工与材料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河海大学

全球水循环与国家水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合肥工业大学

节能环保汽车及其制造装备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西南财经大学

金融学科群与中国金融创新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华北电力大学

电力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长安大学

公路建设与交通运营保障科学与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江南大学

食品精深加工与安全控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北京林业大学

应对全球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东北林业大学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高效利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生长发育调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

数字媒体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暨南大学

华侨华人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北京科技大学

新材料与冶金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中国政法大学

法治建设与人才培养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南京农业大学

(正式名称未公布)

北京邮电大学

(正式名称未公布)

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于2010年开始实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年度控制额度为:“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二级学科)人文社科管理类170万/个,理农医类350万/个,工类450万/个;“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一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认定前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计算,对不分设二级学科的(光学工程、中药学)按同类(二级学科)的2倍计算。三年为一个周期,地方政府还将给予项目配套经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还给予特殊照顾。经批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从2012年起继续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在新一期项目中,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类别将74所“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也纳入了选拔范围。

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74所)

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长春理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湘潭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汕头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

-

-

2011计划

“2011计划”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该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该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2011计划’提出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不限定范围,不固化单位。这个计划实施下来,将不会有‘2011高校’这个概念,只有‘2011协同创新中心’这个实体。”

2012年度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序号

中 心 名 称

主 要 协 同 单 位

类别

1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

前沿

2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

文化

3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科技集团等

行业

4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等

行业

5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等

前沿

6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

区域

7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

行业

8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

前沿

9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

文化

10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大学、贵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

行业

11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科学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区域

12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等

区域

13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

区域

14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等

前沿

名单如下:

部委

所在地

院校

中国部委中国大陆名单

教育部

北京市(24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上海市(8所)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江苏省(7所)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

湖北省(7所)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陕西省(5所)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四川省(4所)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山东省(3所)

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吉林省(2所)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广东省(2所)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辽宁省(2所)

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天津市(2所)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黑龙江省(1所)东北林业大学

湖南省(2所)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

重庆市(2所)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安徽省(1所)

合肥工业大学

浙江省(1所)

浙江大学

福建省(1所)

厦门大学

甘肃省(1所)

兰州大学

军委

湖南省(1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市(1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工信部

黑龙江(2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北京市(2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江苏省(2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陕西省(1所)

西北工业大学

国家民委

北京市(1所)

中央民族大学

湖北省(1所)

中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1所)

西南民族大学

甘肃省(1所)

西北民族大学

宁夏区(1所)

北方民族大学

辽宁省(1所)

大连民族学院

公安部

北京市(1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辽宁省(1所)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河北省(1所)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河南省(1所)

铁道警察学院

浙江省(1所)

公安海警学院

国侨办

广东省(1所)

暨南大学

福建省(1所)

华侨大学

中科院

北京市(1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安徽省(1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上海市(1所)

上海科技大学(筹)

交通部

辽宁省(1所)

大连海事大学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北京市(1所)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外交部

北京市(1所)

外交学院

司法部

河北省(1所)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卫生部

北京市(1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名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国家体育总局

北京市(1所)

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办公厅

北京市(1所)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中华全国总工会

北京市(1所)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华妇女联合会

北京市(1所)

中华女子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天津市(1所)

中国民航大学

四川省(1所)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省部共建高校编辑

历史上我国高等学校多隶属于国家不同的部委,各个部委办自己特色的高校。国家教育领导体制改革后,中央将原来的部委所属高校调整为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直属高校)和部分其他部委主管,其他高校改由省级地方政府管理,即形成了21世纪初的高校隶属格局:少数中央部(委)属高校和多数地方政府所属高校。中央部属高校得到的资源较多,发展较快,而大多数省属高校得到的财政支持较少,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004年,教育部经研究决定与河南省重点共建郑州大学,以此作为了开端。

地方政府主导与教育部共建大学

地方政府主导,与教育部共建或教育部扶持高校

名称

序号

共建省(区)

共建高校

共建时间

省教育部共建

1

河南省

郑州大学

2004年2月23日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大学

2004年3月9日

3

云南省

云南大学

2004年3月11日

4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大学

2004年3月18日

5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大学

2004年3月24日

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石河子大学

2004年5月24日

7

西藏自治区

西藏大学

2004年9月3日

8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大学

2004年11月3日

9

青海省

青海大学

2004年11月24日

10

江西省

南昌大学

2004年12月3日

11

贵州省

贵州大学

2004年12月23日

12

山西省

山西大学

2005年5月13日

教育部重点扶持

13

陕西省

延安大学

2005年6月9日

14

吉林省

延边大学

2005年9月7日

15

湖南省

湘潭大学

2005年12月12日

16

江西省

井冈山大学

2007年10月19日

省教育部共建

17

河北省

河北大学

2005年11月10日

18

海南省

海南大学

2007年11月21日

19

河南省

河南大学

2008年10月17日

20

甘肃省

西北师范大学

2009年3月16日

21

陕西省

西北大学

2009年3月21日

22

浙江省

浙江工业大学

2009年6月8日

23

天津市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2年3月7日

24

广东省

汕头大学

2012年6月29日

25

浙江省

宁波大学

2012年10月8日

26

福建省

福州大学

2012年10月14日

27

重庆市

西南政法大学

2012年10月24日

28

江西省

江西师范大学

2012年10月30日

29

福建省

福建师范大学

2012年11月24日

30

黑龙江省

黑龙江大学

2012年11月28日

31

上海市

上海大学

2013年4月18日

32

湖北省

湖北大学

2013年7月18日

33

安徽省

安徽大学

2013年7月19日

34

四川省

西南科技大学

2013年8月7日

35

云南省

云南师范大学

2013年12月9日

36

安徽省

安徽师范大学

2013年12月9日

37

山东省

山东师范大学

2014年3月25日

38

山东省

济南大学

2014年3月31日

39

北京市

首都师范大学

2014年4月4日

40

江苏省

江苏师范大学

2014年9月12日

41

河北省

燕山大学

2014年11月26日

42

河北省

河北工业大学

2014年11月26日

43

河北省

河北师范大学

2014年11月26日

地方政府主导,与教育部和多个部委或部级大公司共建
序号
共建单位
共建高校共建时间
1江苏省、教育部、审计署、财政部南京审计学院2011年8月30日
2江苏省、教育部、国家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6月15日
3辽宁省、教育部、财政部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4月27日
4江西省、教育部、财政部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5月15日
5山东省、教育部、财政部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8月23日
6北京市、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北京电影学院2013年3月13日
7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6月20日
8

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

部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11月14日
9辽宁省、中国航天工业集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12月5日

注:教育部为此设立教育部省部共建工作研究中心(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直接领导),立足于省部共建,重点支持教育部参与共建的高校。

其他国家部委与地方重点共建大学

共建部委省份名称类型地点
交通运输部重庆重庆交通大学工科重庆
上海上海海事大学工科上海
江苏南通大学综合南通
山东山东交通学院工科济南
湖南长沙理工大学工科长沙
福建集美大学综合厦门
文化部北京中国戏曲学院艺术北京
北京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北京
浙江中国美术学院艺术杭州
上海上海戏剧学院艺术上海
广西广西艺术学院艺术南宁
江苏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南京
国防科工局湖南南华大学综合衡阳
吉林长春理工大学工科长春
江苏南京邮电大学工科南京
江西东华理工大学工科南昌
江西南昌航空大学工科南昌
山西中北大学工科太原
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科桂林
重庆重庆邮电大学工科重庆
陕西西安邮电大学工科西安
河北河北科技大学工科石家庄
河北

北华航天工业学

院河北联合大学

工科综合

廊坊

唐山

四川西南科技大学综合绵阳
河北石家庄铁道大学
工科石家庄
黑龙江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工程学院

哈尔滨
水利部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工科郑州
湖北三峡大学综合宜昌
河北河北工程大学工科邯郸
江西
南昌工程学院
工科
南昌
浙江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工科杭州
农业部湖北长江大学综合荆州
甘肃甘肃农业大学农业兰州
湖南湖南农业大学农业长沙
广东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广州
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哈尔滨
河南河南农业大学农业郑州
河北河北农业大学农业保定
安徽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合肥
山西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太谷县
山东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泰安
江西江西农业大学农业南昌
辽宁沈阳农业大学农业沈阳
国家林业局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综合长沙
云南
西南林业大学
林业
昆明
江苏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南京
福建福建农林大学农林福州
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呼和浩特
河南河南农业大学农业郑州

安徽

浙江

安徽农业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农业农业

合肥

临安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湖南南华大学综合衡阳
江西东华理工大学工科南昌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湖南南华大学 综合衡阳
国家税务总局
吉林
吉林财经大学
财经
长春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辽宁

江苏

沈阳建筑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工科

沈阳

南京

国家海洋局辽宁大连海洋大学农业大连
上海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
上海
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理工南京
浙江宁波大学综合宁波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江苏江苏科技大学工科镇江
三大石油公司四川西南石油大学工科成都、南充
黑龙江东北石油大学工科大庆
陕西西安石油大学工科西安
辽宁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工科抚顺
湖北长江大学工科荆州
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工科重庆
江苏常州大学工科常州
广东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工科茂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辽宁沈阳理工大学工科沈阳
陕西西安工业大学工科西安
中国包装总公司湖南湖南工业大学工科株洲
国土资源部四川成都理工大学工科成都
江西东华理工大学工科南昌
河北石家庄经济学院财经石家庄
国家粮食局河南河南工业大学工科郑州
江苏南京财经大学财经南京
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北京
湖北中南民族大学民族武汉
四川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成都
甘肃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兰州
宁夏北方民族大学民族银川
辽宁大连民族学院民族大连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徽安徽理工大学综合淮南
河北
河北联合大学综合唐山
河南河南理工大学工科焦作
黑龙江
黑龙江科技大学
工科
哈尔滨
辽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科阜新
陕西
西安科技大学
工科
西安
中医药管理局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医药成都
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医药南京
河南河南中医学院医药郑州
烟草专卖局河南郑州轻工业学院工科郑州
中国气象局四川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工科成都
国家统计局陕西西安财经学院财经西安
国家铁路局辽宁大连交通大学综合大连
甘肃
兰州交通大学工科

兰州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